圖書: 文教、信仰與文化建構:臺灣六堆敬字風俗研究=文教.信仰與文化建構、臺灣六堆敬字風俗研究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自序 頁a5
第壹章、緒論 頁1-5
第一節、敬字源流與傳承 頁6-17
第二節、臺灣「敬字」風俗傳播 頁17-39
第三節、六堆「敬字」風俗沿革 頁39-44
第四節、「敬字」風俗研究成果 頁44-56
第貳章、敬字風俗的教育基礎 頁57
第一節、文教邊陲與依附中心 頁58-67
第二節、家族教育與階級流動 頁67-73
第三節、地區教育與權力追求 頁73-82
第四節、族群教育與族群生存 頁82-98
第參章、敬字風俗的宗教推動 頁99-100
第一節、鸞堂的宗教動力 頁100-121
第二節、敬字團體的組織建構 頁121-128
第三節、敬字儀式的動員深話 頁128-142
第四節、善書的「敬字」理念 頁142-168
第肆章、敬字風俗與聚落區域 頁169
第一節、敬字理念的空間具象 頁169-178
第二節、敬字亭結合聚落水文 頁179-196
第三節、敬字風俗與空間厭勝 頁196-203
第四節、敬字風俗與振興文運 頁203-214
第伍章、國家權力與風俗復振 頁215-216
第一節、敬字風俗的向上心理情結 頁216-223
第二節、敬字風俗與六堆意識強化 頁223-228
第三節、文化產業與敬字風俗復振 頁228-236
第四節、客家認同與敬字傳統宣揚 頁236-250
第陸章、六堆敬字文化圈的田野觀察 頁251-252
第一節、美濃及周邊地區風俗演變 頁252-267
第二節、內埔及周邊地區風俗演變 頁268-281
第三節、佳冬及周邊地區風俗演變 頁281-287
第四節、六堆敬字風俗區域特色 頁287-292
第柒章、結論 頁293-298
參考文獻 頁299-312
附錄一:臺灣地區敬字亭存廢沿革、圖片 頁313-350
附錄二:六堆現存敬字亭門聯、祭祀總表 頁35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