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花蓮縣吉安水圳開發與客家聚落發展關係研究![]()
摘要:花蓮縣吉安鄉,日治時期稱做吉野村。是臺灣後山農業發展的桃花源,全臺灣最重要的農業基地之一,早在日治時期即已經有計畫的農業墾拓發展,讓這片具備好山好水的原野種出知名的「吉野一號」稻米,進貢當時統治者的日本皇室。見證此地的農墾發展的偉大成就,支撐這項重要成果的主因就在早期的灌溉水圳的開發,引入花蓮木瓜溪的河水,將一片綠野墾殖為良田。此項農墾發展形成大量的農業移民進駐,來自臺灣西部桃竹苗一帶的客家族群逐漸遷移入這個區域,形成幾個集中的客家部落,結合鄰近的閩南移民與來自日本的農墾移民,共同在這個農業平原墾拓發展。光復後,在前人建設基礎下,農田水利會也在後續歷年的築圳擴展,形成更完備的水利網絡。本研究的調查工作即在追尋這些水圳的開發歷程,如何影響這些移民聚落的形成,探索過去逐漸為世人遺忘的東部移民發展史。本文分別討論了吉安水圳開發前的聚落型態、水圳的開闢歷程、水圳開發對聚落的發展影響、水圳與聚落的永續發展關係、水圳形塑的聚落常民文化等幾項主題,提出聚落社群發展狀況、實質環境、產業型態、水文情況、開發歷程、水圳生態環境保護、風貌景觀維護與未來性發展等課題。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摘要 頁a3目錄 頁a4 表目錄 頁a5 圖目錄 頁a6-a9 第一章 緒論 頁1-13 第一節 研究主旨 頁1-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頁3-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頁5-8 第四節 文獻回顧 頁9-13 第二章 吉安水圳開發前的聚落型態 頁14-43 第一節 水圳開發前的聚落社群發展狀況 頁14-21 第二節 水圳開發前的聚落實質環境 頁22-36 第三節 水圳開發前的聚落產業型態 頁37-43 第三章 吉安水圳的開闢歷程 頁44-72 第一節 清代的吉安地區水圳開發 頁44-51 第二節 日治初期水圳的開發歷程 頁52-54 第三節 日治時期修改水圳的歷程 頁55-64 第四節 光復後水圳的開發歷程 頁65-72 第四章 吉安水圳開發對聚落的發展影響 頁73-112 第一節 水圳開發對聚落實質環境的影響 頁73-89 第二節 水圳開發對聚落社群的影響 頁90-99 第三節 水圳開發對聚落產業的影響 頁100-112 第五章 吉安水圳與聚落的永續發展關係 頁113-128 第一節 水圳與產業的未來性發展 頁113-117 第二節 水圳與聚落生態環境的保護 頁118-122 第三節 水圳與聚落的風貌景觀維護 頁123-128 第六章 結論 頁129-134 參考文獻 頁135-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