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本站
相關網站
意見信箱
RSS
國圖首頁
檢索服務
瀏覽服務
網站服務
:::
現在位置
首頁
檢索服務
詳目式
下載影像瀏覽軟體
延伸查詢
回上一頁
書籤
標籤
標籤雲
標籤連結
推薦
轉寄
瀏覽次數
圖書: 六堆客家聚落文化景觀之研究
作者:
蔡淑真(計畫主持)
語文:
中文
出版地:
臺北市
出版者: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出版日期:
2010
頁數:
65
主題:
聚落-其他
關鍵詞:
客家、六堆
國家:
臺灣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目錄 頁a3-a4
表目錄 頁a5
圖目錄 頁a6-a7
第一章 緒論 頁1-6
第一節、研究動機 頁1
一.研究緣起 頁1
二.研究目的 頁1
(一)判定文化景觀 頁1
(二)地理、歷史的脈絡與文化景觀的敘事 頁1
(三)營造場所再生故事軸 頁1
三.研究架構 頁1
第二節、研究範圍 頁2-4
一.研究方法 頁2
二.研究範圍界定 頁2-3
三.研究流程 頁4
第三節、文獻回顧 頁4-6
一.文化景觀的起源及其本質 頁4
二.各國定義 頁5
三.當代詮釋 頁5-6
第二章 六堆客家聚落的形成 頁7-19
第一節、屏東平原與六堆聚落 頁7-10
一.屏東平原的開發與客家族群開墾 頁7-8
二.六堆的過去與現代 頁8-10
第二節、六堆中部聚落的環境構面 頁10-19
一.六堆中部聚落的整體區位 頁10-12
二.前堆實質環境及聚落發展 頁12-14
(一)上前堆-長興莊的開發 頁13-14
(二)下前堆-麟洛莊的開發 頁14
三.後堆實質環境及聚落發展 頁14-17
四.先鋒堆實質環境及聚落發展 頁17-19
(一)萬巒莊的開發 頁18
(二)五溝水的開發 頁18-19
第三章 六堆客家聚落的文化景觀敘事 頁20-58
第一節、歷史與地理脈絡 頁20-25
一.六堆中部聚落的歷史意義 頁20-22
(一)多元族群求生環境 頁20-21
(二)聚落環境建構的意義 頁21-22
二.六堆中部聚落的地理特徵 頁22-25
(一)水能載舟 頁23-24
1.埤圳系統 頁23-24
2.伏流水系統 頁24
(二)水亦覆舟 頁24-25
第二節、文化記憶 頁25-51
一.防禦的空間故事 頁25-42
(一)漢番界 頁25-26
(二)六堆義勇 頁26-27
(三)四方柵門 頁27-28
(四)四方伯公 頁28-39
1.伯公的基本架構 頁28-34
2.跨庄域的聯合防禦伯公 頁35-36
3.另類防禦伯公 頁37-38
4.伯公的變遷 頁39
(五)墓地 頁39-42
二.水的空間敘事 頁42-51
(一)引水做圳 頁42-45
(二)堵水做埤 頁45-46
(三)老井頭 頁46-47
(四)水的文化貞定物 頁47-51
第三節、空間遺跡 頁51-58
一.「防禦」所定著的空間與環境 頁51-55
(一)開墾初期的防禦 頁51-54
1.殘牆遺跡 頁51-52
2.團練廣場 頁52
3.風水形制伯公 頁53
4.墓地動線 頁53-54
(二)抗日時期的防禦 頁54-55
二.「水」所定著的空間與環境 頁55-58
(一)開埤做圳的痕跡 頁55-56
(二)一息尚存老井頭 頁56-58
第四章 聚落文化景觀的保存與再造 頁59-64
第一節、聚落文化景觀的保存 頁59-63
一.歷史文化路徑 頁59
二.宗教景觀 頁59-60
三.歷史事件場所 頁60-62
四.水利設施 頁63
第二節、場所再生故事軸 頁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頁65
一.六堆中部聚落文化景觀 頁65
二.後續研究建議 頁65
附錄一 六堆中部聚落各庄伯公照片 頁66-79
附錄二 六堆中部聚落各庄敬字亭 頁80-85
參考文獻 頁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