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寶貝觀音:千水家鄉石觀音
摘要:
觀音,一個擁有千塘之鄉美譽的客庄,為數眾多的埤塘和綿延完整的海岸線,已是既獨特又珍貴的資產,擁有了山城客庄所少見的水文景觀,水資源與文化的涵養,在客屬移墾足跡中深刻可見。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主任委員序 頁2-3
總論家鄉 頁7
以神之名浮現的客庄:石觀音 頁8-10
追蹤祖先蹇澀的足跡:觀音人從哪裡來 頁10-11
box 關音新移民 頁12
天光雲影共排徊:水圳與埤塘 頁12-15
box 桃園大圳和埤塘的分布線索 頁14-15
尊重崇並追尋原鄉精神:公廳與伯公 頁16-17
box 謝榮坤的伯公信仰探源 頁18
歷史留下的禮物:遺址與古物的啟示 頁19-20
唱出天上的聲音:山歌與客家的人文色彩 頁21-23
注入農業文化的活水:有關蓮的聯想 頁23
box 觀音蓮花季的誕生 頁24
文化資源普查滋味 頁25
觀音愛鄉人 頁26-32
文化資源普查經驗寫真 頁33
觀看家鄉寶 頁34
發現老建築的力量─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 頁35
白沙岬燈塔 頁36-37
林家老屋 頁37-39
box 大堀溪中的豬 頁39
莊家老屋─天水堂 頁40-42
江夏堂、南陽堂 頁42-45
box 觀音建築特寫 頁45
陳家老屋─颍川堂 頁46-47
廖氏公廳 頁48-49
林氏公廳─西河堂 頁49-51
謝氏公廳─陳留堂 頁51-53
徐氏公廳─東海堂 頁53-55
黃氏公廳─江夏堂 頁55-57
黃氏公廳─江夏堂 頁57-59
金鵝孵卵的塔 頁60-61
甘泉寺 頁61-64
box 石觀音文化節 頁64
協天宮 頁65-66
保障宮 頁67-68
溥濟宮 頁69-70
觀音國小 頁71-72
box 客家人與日本阿信 頁72
新坡村第一街 頁73-74
石觀音第一街 頁74-75
石門水庫─移民新村 頁76
box 地名密碼─以大潭村、保生村為例 頁77-78
再現消失的從前─遺址 頁79
草漯遺址 頁80
和水共生的客庄─文化景觀 頁81
伯公埤 頁82-83
紅塘埤 頁83-85
兩座屋埤 頁86-87
廟埤 頁87-88
下塘埤VS.新坡下塘埤 頁89-90
大潭埤 頁90-92
埔頂埤 頁93
貴麻埤 頁94-95
八卦窯 頁95-96
box 八卦窯的典故 頁96
九曲溝 頁97
保生村的水利風景 頁98-99
伯公(保生村石鼓伯公) 頁100-101
萬善堂(萬善爺廟) 頁101-102
康莊蓮園 頁102-103
box 滷梅的滋味 頁103
蓮荷園 頁104-105
box 臺灣萍蓬草 頁105
有機味有機蔬菜農場 頁106-107
邊走邊發現地方文化─傳統藝術 頁109
剪黏泥塑師 頁110-111
八音老樂手 頁111-112
客家文化萬花筒─民俗及有關文物 頁113
塚 頁114
大牌(祖牌) 頁115-116
畫符 頁116-117
民間藝術─草編 頁118-120
坑尾竹編客 頁120-122
農夫藝術家在金湖 頁122-124
神豬比賽 頁124-125
三獻禮─三獻吉禮 頁125-126
滷的美食 頁127
客家料理 頁127-129
關掃把神(兒戲) 頁129
槌球 頁129-130
牛伯的私藏 頁131-133
八腳牀 頁133-134
私塾教師和他的書 頁134-136
母親的新娘衫 頁136
流光淘洗的有趣資源─古物 頁137
釐鼎與舂臼 頁138-139
花式大鼓陣和藏寶 頁140-141
井和灶 頁141-142
雜貨店的鎮店寶與其他 頁143
阿公留下的秀才夢和百年手抄族譜 頁144-145
父親的遺產─紙票和秤仔 頁146
尊重自然,心與鄉皆美─自然地景 頁147
竹駁(竹圍) 頁148-149
草漯沙丘 頁149-150
風煞 頁151
桃園縣石觀音愛鄉會簡介 頁152
尋寶線索 頁153-155
名詞索引 頁156-157
參考書目 頁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