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本站
相關網站
意見信箱
RSS
國圖首頁
檢索服務
瀏覽服務
網站服務
:::
現在位置
首頁
檢索服務
詳目式
下載影像瀏覽軟體
延伸查詢
回上一頁
書籤
標籤
標籤雲
標籤連結
推薦
轉寄
瀏覽次數
研究成果: 礁吧哖事件中的良民江家村與匪徒江家村之防禦體系研究
作者:
廖倫光(研究主持)
語文:
中文
出版地:
臺北市
出版者: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出版日期:
2006
頁數:
70
主題:
聚落-日治時期移民
關鍵詞:
礁吧哖事件、庄社防禦、同姓防禦、聯庄防禦、地域防禦
國家:
臺灣
城市:
台南縣
摘要:
首先在探討清代乃至日治初期,「三縣交界」之處的客家及福佬族群的社會整合與聚落防禦體系的形成背景之後;然後是以礁吧哖事件為例,描述民變或謂匪徒事件中的「客家江家村」與「福佬江家村」,運用工事設施與團練並重的防禦體系,所進行的抗日或禦亂的狀況,經由礁吧哖事件及其後衍生的民譚神話與大屠村層級界限,討論庄社防禦、同姓防禦、聯庄防禦、地域防禦等防禦體系,與此四大層次領域之間的聯繫關係。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目次 頁2-3
第一章 前言 頁4-6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頁4-5
二、研究課題 頁5-6
三、內容提要 頁6
第二章 三縣交界走廊 頁6-20
一、南北匪徒的三縣交界要徑 頁7-10
(一).分兵搜捕諸賊往來的羅漢門與礁吧哖 頁8
(二).賊匪往來出沒大武隴地方 頁8
(三).粵莊助官拏匪的南北賊匪往來通道 頁8-9
(四).臺灣匪徒滋事的三縣交界要徑 頁9
(五).鍾阿三之亂的防守交界地方 頁9-10
二、更迭頻繁的族群與聚落 頁10-14
(一).定居意義的聚落語詞 頁10-12
(二).礁吧哖地方的族群別 頁12-14
三、大山幽谷處的家庭婦權 頁14-17
(一).陳入贅葉傳嗣姓江 頁16
(二).蘇招婿陳傳嗣姓葉 頁16-17
(三).財產對分給妻方前夫姓氏 頁17
(四).入籍變番的漢番姓氏 頁17
四、大庄林立與保甲聯庄之法 頁17-20
(一).保甲之法與社丁 頁18-19
(二).聯庄武力 頁19
(三).礁吧哖三十六庄 頁19-20
第三章 大屠村層級與界限 頁21-38
一、庄級的大屠村故事 頁21-27
(一).自竹圍小洞逃生的孕婦 頁22-23
(二).義警目睹家人遭日本兵殺害 頁23-25
(三).五月初一至初七的做忌 頁26-27
(四).江定反時的良民與匪徒 頁27
二、三十六聯庄級的大屠殺區劃 頁27- 31
(一).界外溪南的「茄拔年反」傳說 頁30
(二).界外大目降的改劃菜寮溪傳說 頁30
(三).界內三十六庄區長起義傳說 頁30
(四).界內鹿陶洋插良民旗 頁31
(五).楠西鄉不在界內的田野資料 頁31
三、礁吧哖四鄉鎮以上級的古戰場 頁31-35
(一).康熙年間分搜礁吧哖 頁32
(二).乾隆年間焚殺礁吧哖街 頁32-33
(三).道光年間南北中三路匪類 頁33-34
(四).大正年間大討伐與內山王 頁34-35
四、守寡庄界外的冷悽故事 頁35-38
第四章 江家村之防禦體系 頁39-53
一、匪寮與產業性寮建築 頁40-46
(一).賊寮 頁41-42
(二).田寮 頁43
(三).火炭窯寮 頁43
(四).焙灶寮 頁43-46
二、武裝工事與組織 頁46-53
(一).江家村之庄社防禦 頁47-49
(二).江姓春分公之同姓防禦 頁49-50
(三).宋江武陣與三十六聯庄防禦 頁50-51
(四).羅漢門礁吧哖地方之地域防禦 頁51-53
參考書目 頁54
附件一:清代南部集村竹圍防禦形態概況 頁55
附件二:礁吧哖事件及客家地區防禦案例 頁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