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屏東縣客家地區健康照護研究計畫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子計畫一︰客家族群中老年人健康指標追蹤調查與
目錄 頁1
圖表目錄 頁2
附件 頁3
摘要 頁4-9
壹、 執行情形 頁10-32
一、 計畫執行概況 頁10-30
二、預算支用情形 頁31-32
貳、檢討與建議 頁33-36
一、成果效益 頁33
二、與原計畫之落差及原因分析 頁33-34
三、建議事項 頁34-35
四、結論 頁35
五、誌謝 頁36
參考文獻 頁37-42
附件一 日行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運動手冊 頁60-69
附件二 健康逗陣走-整合性篩檢服務計畫問卷 頁70-72
附件三 訪員手冊 頁73-75
附件四:研究計畫巡迴醫療期間照片 頁76-77
附件五:總經費支出明細表 頁78-86
圖表目錄 頁2
表一人口學基本屬性描述性統計表二生活型態描述性統計 頁43-44
表二生活型態描述性統計 頁44-46
表三飲食習慣描述性統計 頁46-47
表四理學、生化血液檢查值描述 頁47-49
表五性別與各理學生化血液檢查值之相關性 頁49-50
表六不同年齡層與各理學、生化血液檢查值之相關性 頁50-51
表七族群與理學、生化血液檢查值之相關性 頁52-53
表八人口學屬性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 頁53-54
表九罹患代謝症候群在族群間之危險性 頁55
表十實驗組運動前後各項理學、生化血液檢查值之比較 頁55
表十一對照組運動前後各項理學、生化血液檢查值之比較 頁56
表十二實驗組運動介入前後,理學、生化血液檢查值改善人數 頁56-57
表十三實驗組運動前後各項理學、生化血液正異常比例之比較 頁57-58
表十四實驗組運動介入前後,代謝症候群符合項目及診斷 頁59
子計畫二:六堆地區客家醫療發展口述歷史研究計
目錄 頁87-89
摘要 頁90-96
第一章 麟洛地區戰後客家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頁97-130
第一節 戰後麟洛客家地區的醫事管理 頁100-123
一、醫師 頁101-105
二、助產士 頁106-107
三、衛生所醫護人員 頁107-120
(一)麟洛鄉衛生所歷史沿革 頁107-109
(二)醫事人員編制 頁109-110
(三)醫療服務項目 頁110-120
四、學校醫護人員 頁120-123
第二節 戰後麟洛客家地區的藥事管理 頁123-130
一、中藥房 頁123-127
(一)歷史發展 頁123-124
(二)中藥房的分布 頁125-127
二、西藥房 頁128-130
(一)歷史發展 頁128-129
(二)西藥房的分布 頁129-130
第二章 長治地區戰後客家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頁131-160
第一節 戰後長治客家地區的醫事管理 頁133-148
一、醫師 頁133-141
二、助產士 頁142-143
三、衛生所醫護人員 頁143-148
(一)長治鄉衛生所歷史沿革 頁143-144
(二)醫事人員編制 頁145
(三)醫療服務項目 頁146-148
第二節 戰後長治客家地區的藥事管理 頁149-160
一、中藥房 頁149-157
(一)歷史發展 頁149-150
(二)中藥房的分布 頁150-157
二、西藥房 頁157-160
(一)歷史發展 頁157-158
(二)西藥房的分布 頁159-160
第三章 戰後新埤客家地區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頁161-202
第一節 醫事管理 頁163-190
一、西醫診所 頁163-176
(一)日治時期 頁163-166
(二)戰後時期 頁166-176
二、助產士 頁176-181
(一)日治時期的產婆訓練 頁176-177
(二)新埤鄉的助產士 頁177-181
三、衛生所 頁182-190
(一)沿革發展 頁182
(二)人員編制 頁182-184
(三)執行業務 頁184-190
第二節 藥事管理 頁190-200
一、中藥房 頁190-192
二、西藥房 頁193-200
第三節 小結 頁200-202
第四章 戰後佳冬客家地區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頁203-244
第一節 醫事管理 頁208-233
一、醫師 頁210-222
二、助產士 頁222-230
(一)產婆的養成與訓練 頁223-224
(二)執業概況 頁224-230
三、衛生所 頁230-233
(一)發展沿革 頁230
(二)群體醫療執業中心成立經過 頁230-231
(三)人員編制及醫療服務項目 頁231-233
第二節 藥事管理 頁233-243
一、中藥房 頁233-238
(一)歷史發展 頁233-234
(二)中藥房的分布 頁234-235
(三)經營概況及民眾用藥習慣 頁235-238
二、西藥房 頁239-243
(一)歷史發展 頁239
(二)西藥房的分布 頁239-240
(三)經營概況及民眾用藥習慣 頁240-243
第三節 小結 頁243-244
第五章 結語 頁245-250
一、醫療就診 頁246-247
(一)西醫診所數量無所成長 頁246
(二)醫療從業人員逐年增加,甚至有兩倍或三倍的成長,然集中於商業中心 頁246
(三)衛生所設置「群體醫療執業中心」,引進醫療資源 頁247
(四)看診病症,依時代進展而有所改變 頁247
二、生產方式 頁247-248
(一)在家生產,產婆接生 頁247
(二)至醫院診所生產,醫師接生 頁248
三、用藥習慣 頁248-249
(一)傳統中藥 頁248
(二)西藥、成藥 頁248-249
四、研究價值 頁249-250
(一)奠定建構六堆客家醫療發展史的研究基礎 頁249
(二)以多元角度建構六堆地區醫療發展的歷史 頁249-250
(三)完整蒐羅典藏六堆地區醫療發展的相關史料 頁250
參考文獻 頁251-255
附 錄 頁256-283
附錄一、麟洛客家地區醫療訪談相片 頁256-258
附錄二、長治客家地區醫療訪談相片 頁259-266
附錄三、新埤鄉客家地區醫療訪談相片 頁267-268
附錄四、佳冬客家地區西醫診所相片 頁269-274
附錄五、佳冬客家地區中藥房相片 頁275-276
附錄六、佳冬客家地區西藥房相片 頁277-278
附錄七、佳冬客家地區助產士相片 頁27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