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檢索服務>詳目式

全文網際網路開放

圖書: 客家地方食物特產、文化經濟與地方發展:以美濃粄條與新埔柿餅為例

圖片說明
  • 作者:賴守誠(Shou-Cheng Lai)(作)
  • 語文:中文
  • 出版地:臺北市
  • 出版者: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08
  • 頁數:80
    • 主題:風俗-飲食風俗
    • 關鍵詞:客家食物特產、文化經濟、地方發展、新埔柿餅、美濃粄條
    • 國家:臺灣
    • 城市:新竹縣、高雄縣

      摘要:

      食物自古至今是人類生活經驗中甚為根本的重要部分。自1980年代中期以降,隨著政治經濟氛圍的轉變、地方鄉土意識的強化、消費資本主義深化與全球文化經濟的強勁發展,帶有強烈族群地域特色與特殊品質的食品特產快速在台灣崛起風行。於此整體背景下,客家地方食物特產在客族形象與客庄地方意象的塑造上扮演日益明顯的關鍵角色,並逐步與地方營造及休閒文化產業結合,甚至進一步成為推動新時代地方發展的文化資產與策略工具。地方食物特產總是舉辦客家文化藝文活動或是營造地區特色活動計畫的要角,因地方特產之名號而前往客家庄的遊客也絡繹不絕。在此,作為客家飲食顯著代表的地方特產除維持身體、形塑認同、而且為品味社群畫出邊界外,也形成文化運動與地方社會發展的基礎。

      本研究以兩個客家地方食物特產的個案──美濃粄條與新埔柿餅──為例,通過現代文化經濟運作的新理論視野,對臺灣客家地方食物特產與地方發展間關係之建構、維繫、發展、與影響的機制提供社會文化層次的瞭解。主要運用對客家地方食物特產之生產者—消費者—制度網絡的核心群體進行訪談,並對相關出版品進行內容分析與論述分析,以期瞭解主要推動客家飲食文化的社會群體,在「美濃粄條」與「新埔柿餅」被建構轉換成為客家地方特產的過程中,如何扮演促進引導的重要角色,並企圖闡明客家特產如何通過地域意像構連與食物品質建構此兩關鍵層面的聯繫,對客家地區的新發展帶來關鍵的影響。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目次 頁6-7
      表格 頁8
      圖案 頁9

      第一章 導論:邁向文化經濟典範的客家地方食品特產 頁10-13

      第二章 地方特產、食物品質與地方發展 頁14-23
      第一節 地方食物特產(typical food products)與食物品質 頁14-16
      第二節 食物品質與地方發展 頁17-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頁24-25
      第一節 內容分析 頁24
      第二節 半結構式訪談 頁24-25

      第四章 新埔柿餅 頁26-49
      第一節 報紙資料庫的內容分析:「柿」與「新埔」 頁26-36
      第二節 地方與產品連接之軌跡:「柿」+「新埔」的成形 頁37-41
      第三節 新埔柿餅品質建構的延展地域策略 頁41-45
      第四節 新埔柿餅品質建構的供應鏈策略 頁46-49

      第五章 美濃粄條 頁50-73
      第一節 報紙資料庫的內容分析:「粄」與「美濃」 頁50-59
      第二節 地方與產品連接之軌跡:「美濃」+「粄條」的成形 頁60-66
      第三節 美濃粄條品質建構的延展地域策略 頁66-67
      第四節 美濃粄條品質建構的供應鏈策略 頁68-73

      第六章 結論:客家地方食品特產品質建構的過程 頁74-76
      參考資料 頁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