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檢索服務>詳目式

全文網際網路開放

研究成果: 從客家雜誌分析臺灣客家形象之變遷=Analyze the Change of Taiwan Hakka Image through Hakka Magazine

  • 作者:林信丞(Hsin-Cheng Lin)(研究生)
  • 其他作者:郭良文(Liang-Wen Kuo)(指導教授)
  • 語文:中文
  • 出版者:國立交通大學
  • 系所名稱:傳播研究所
  • 學位類別:碩士
  • 出版日期:2008
  • 畢業學年度:96
  • 頁數:124
    • 主題:文化景觀-其他
    • 關鍵詞:客家形象、族群媒體、客家雜誌、臺灣客家歷史、族群認同、語言文化傳承、Hakka image、Hakka Magazine、ethnic media、Hakka history in Taiwan、ethnic identity、the continu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 國家:臺灣

      摘要:

      客家族群被視為台灣社會中的隱形人,無論是在歷史詮釋、政府政策和媒體環境方面,都處於資源短缺的不平狀態,因此蒙上了刻板印象之冤,使得客家文化傳承不彰,族群意識缺乏。

      本研究以客家雜誌作為研究對象,從雜誌創刊的20年間,立意抽取438篇文章,以文本分析與八位學者專家的深度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進行分析,並利用紮根理論的資料分析方式,歸類出勤勞節儉、義民論述、傳統精神、客家婦女美德和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等五項特質,探討台灣客家形象之變遷;另外並歸類出客家語言與認同之喪失、傳統精神與藝術的流失以及客家文化與流行現象等當代台灣客家問題,做進一步之探討。

      研究結果發現,雜誌中的客家形象受到時間的更迭、客家運動的產生以及客家行政單位的成立而有所改變;在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後,客家雜誌內容與客家形象的呈現有顯著改變,以文化產業的面向為重,而受到客委會的贊助後,雜誌內容也難免傾向政府政策傳聲,與早期的批判與社會運動精神有所不同。
      Hakka ethnic is invisible in Taiwan society. They are resource shortage, whether historically or in government policy and media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y are always regarded as some kind of stereotype. Somehow they face difficulties in hakka culture pass down and are lack ethnic conscious.

      This research regards Hakka magaz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mong 20 years starting publication from the magazine, and purposive sampling 438 articles, analyze with quality method approaches, such as the text analysis method and in-depth interview with eight scholar experts. In data analysis, this research made in grouded theory, and sort out industrious and thrifty, Yiming discourse, traditional spirits, Hakkas' woman virtu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cultural industry, probe into the changes of Hakka image in Taiwan. Besides, sort out the contemporary Hakka issues in Taiwan, such as the disappearance of Hakka language and identity, the vanish of traditional spirit and art and the popular phenomenon of Hakka culture, do the further discu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kka image of magazine change by the time, the occurrence of Hakka mov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s of Hakka administrative units. After Council for Hakka Affairs of the Executive Yuan established, the changing apparently of Hakka magazine content and Hakka image, and focused on cultural industry. But sponsored by Council for Hakka Affairs, inclined to content by government policy propagation of sound unavoidably too appearing, different to the early criticism and the spirits of social movement.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介紹:客家雜誌 3
      一、 族群媒體及其功能 3
      二、 母語運動的推手:客家(風雲)雜誌 5
      三、 小結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論文章節說明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形象理論 9
      一、 形象的概念 9
      二、 形象與刻板印象 10
      三、 媒介訊息與形象塑造 11
      第二節 台灣客家歷史概說 13
      一、 西元1683至1896年:閩客對立期 13
      二、 西元1896年至1949年(日治時代):文化穩固期 15
      三、 西元1949年至1987年(戒嚴時期):隱形化時期 16
      四、 西元1987年至2000年(解嚴時期):抗爭運動期 18
      五、 西元2001年至2006年(民進黨執政):政府推廣期 21
      第三節 客家形象 25
      一、 客家族群的認同與想像 25
      二、 客家形象的再現與複製 29
      三、 什麼代表著客家形象?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問題 37
      一、 研究架構圖 37
      二、 研究問題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38
      一、 質性研究取向 38
      二、 深度訪談法 39
      三、 文本分析法 41
      四、 範疇與類目說明 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7
      第一節 客家形象與其轉變之探討 48
      一、 勤勞節儉 48
      二、 義民論述 50
      三、 傳統精神 55
      四、 婦女美德 59
      五、 文化產業發展 62
      第二節 解嚴後客家形象之討論 68
      一、 母語運動期(1987~1989) 69
      二、 正名宣示期(1990~1995) 71
      三、 文化發展期(1996~2000) 73
      四、 政府推廣期(2001~2006) 74
      第三節 客家族群與文化之危機 77
      一、 客家語言與認同之喪失 77
      二、 傳統精神與藝術的流失 86
      三、 客家文化與流行現象 91
      第四節 族群媒體的功能與框架 98
      一、 母語流失的自覺 98
      二、 政經結構的控制 100
      三、 中原正統的論述框架 102
      第五章 結論 10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05
      一、 拼圖中的客家形象 105
      二、 歷史包袱的再造 105
      三、 客家形象的轉變 106
      四、 族群媒體的功能檢視 10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09
      一、 研究方法之限制 109
      二、 資料分析之限制 110
      三、 研究貢獻與建議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