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
- 系所名稱:淡江大學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 學位類別:碩士
- 出版日期:2007
- 畢業學年度:95
- 頁數:240
- 關鍵詞:客家、客家飲食、節令習俗、食俗、飲食文化、飲食
摘要:
客家族群,在臺灣佔有一席之地。其源由及遷徙的歷史,早已成為學者研究的目標。本文探討旨針對其節令文化,研究客家人來台後的節令發展特色,並從客家人的飲食中著手,了解節令與食俗的關連及對於物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及精神生活中育、樂的影響。
歷史在傳承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兩種活動。即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活動,同時也就是文化的產生。節令文化,是自然與人文活動的結合,寓有多種功能,且內容豐富精彩。自古人們就賦予節令特殊的意義,並經由節令,制定禮儀法則來帶動禮的推行,故節慶除了相襲成俗,還可寓文於樂。而節令中的食俗,又對節令的發展具有生動的意義。飲食文化隨著人類的日常生活演進,在各朝代、民族的節令中表現其特殊性,故有其研究的價值。全文內容分為八章: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介紹文獻資料的來源、選取及研究方法,開展本文研究價值及發展。
第二章 針對節令特質分析傳統節令形成因素,自農業生活中的歲時周期化育後,經歷社會生活的轉變,又自文獻中了解早期的禮制多與祭祖相關,而民間傳說可增添節令的精神意義,節令中的娛樂活動引人期待、興奮,諸多因素使節令活動延續並擴大。
第三章 自中國節令及食俗開展本文,探究傳統節令的淵源、歷史背景及時代意義,民間習俗的發展,乃構成文化的重要部分。自文獻中有關節令的記載,可了解歷朝各代的特色。而節令食俗是本文的另一研究方向,藉由飲食文化的發展將節令帶入高潮。
第四章 對客家民系做概述,了解臺灣客家源流,經由遷徙來臺後的客家人開墾路徑,在北、中、南、東區各縣的分佈現況。
第五章 從了解客家族群的特質著手,研究客家人日常飲食行為及食材運用方式。其中有關「粄類」的說明及節令中的運用,是本章重點。
第六章 為本文主題「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研究」。承續上述中國傳統節令形成因素之淵源,深入客家節令的特色及發展,並將食俗載入其中,進而了解客家人日常飲食與節令飲食之異同。
第七章 將上述客家節令及食俗特色做分析,研究節令中常見習俗之意義及文化背景,探討食物在節令中的應用及取決因素,如常利用於祭祀、驅吉避凶、乞子等儀俗。
第八章 結論,說明研究成果。歸納節令與物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精神生活中育、樂的關聯。對於議題的開展與限制因素,不足之處,期望未來能更深入研究之範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3
第三節 論文大綱……………………………………………………………… 10
第二章 中國傳統節令形成因素………………………………………… 13
第一節 歲時農耕……………………………………………………………… 14
第二節 社會生活……………………………………………………………… 16
第三節 多神信仰……………………………………………………………… 20
第四節 文獻記錄及民間傳說………………………………………………… 24
第五節 小結…………………………………………………………………… 26
第三章 中國傳統節令及其食俗文化…………………………………… 28
第一節 春季節令及食俗……………………………………………………… 29
第二節 夏季節令及食俗……………………………………………………… 41
第三節 秋季節令及食俗……………………………………………………… 48
第四節 冬季節令及食俗……………………………………………………… 63
第五節 小結…………………………………………………………………… 70
第四章 臺灣客家民系的源流及其分佈………………………………… 72
第一節 臺灣客家民系的源流………………………………………………… 72
第二節 臺灣客家民系的分佈………………………………………………… 75
第三節 小結…………………………………………………………………… 87
第五章 臺灣客家民系飲食文化特色…………………………………… 88
第一節 客家人的飲食態度…………………………………………………… 88
第二節 臺灣客家食俗分析…………………………………………………… 92
第三節 小結…………………………………………………………………… 113
第六章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 115
第一節 春季節令及食俗……………………………………………………… 116
第二節 夏季節令及食俗……………………………………………………… 152
第三節 秋季節令及食俗……………………………………………………… 159
第四節 冬季節令及食俗……………………………………………………… 186
第五節 小結…………………………………………………………………… 198
第七章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特色…………………………………… 200
第一節 臺灣客家節令特色…………………………………………………… 200
第二節 臺灣客家節令食俗特色……………………………………………… 213
第三節 小結…………………………………………………………………… 219
第八章 結論……………………………………………………………………220
第一節 客家族群的特性……………………………………………………… 220
第二節 研究成果……………………………………………………………… 223
第三節 「臺灣客家節令及其食俗文化」議題的開展……………………… 228
參考書目………………………………………………………………………… 232
圖文目次
圖一:屏東地區客家庄分怖圖………………………………………………… 77
圖二:中部地區客家庄分佈圖………………………………………………… 80
圖三:北部地區客家庄分佈圖………………………………………………… 83
圖四:東部地區客家庄分佈圖………………………………………………… 86
圖五:醬菜的製作……………………………………………………………… 92
圖六:用風鼓車篩選稻穀……………………………………………………… 95
圖七:各式粄印………………………………………………………………… 99
圖八:精雕壽桃、雙聯龜,旁襯飾花紋之粿印……………………………… 100
圖九:精雕「四福拱龜」,寓意「賜福長壽」粿印…………………………… 101
圖十:各式粿、粄、糕(1)…………………………………………………… 104
圖十一:各式粿、粄、糕(2)………………………………………………… 104
圖十二:各式粿、粄、糕(3)………………………………………………… 105
圖十三:客家人在室外曝曬芥菜……………………………………………… 112
圖十四:三山國王……………………………………………………………… 138
圖十五:新屋鄉客家古厝及祠堂公廳………………………………………… 141
圖十六:客家庄范姜家族之春祀祭品………………………………………… 142
圖十七:客家人在自宅祭祖…………………………………………………… 145
圖十八:迎媽祖………………………………………………………………… 150
圖十九:媽祖大會師…………………………………………………………… 151
圖二十:「七娘媽」圖…………………………………………………………… 162
圖二十一:新竹新埔義民廟…………………………………………………… 166
圖二十二:新竹北埔義民廟中元普渡………………………………………… 166
圖二十三:放水燈……………………………………………………………… 168
圖二十四:豎燈篙……………………………………………………………… 169
圖二十五:神豬競重…………………………………………………………… 171
圖二十六:新竹新埔義民廟告示牌…………………………………………… 174
圖二十七:新埔義民爺………………………………………………………… 175
圖二十八:五等獎神豬………………………………………………………… 177
圖二十九:神豬花車…………………………………………………………… 178
圖三十:敬義民爺「奉飯」…………………………………………………… 179
圖三十一:劉氏家廟…………………………………………………………… 207
圖三十二:中壢義民廟…………………………………………………………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