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屏東內埔客語的共時變異
摘要:摘 要本文以六堆地區的內埔為代表,研究不同年齡層間的「共時變異」。研究目的在了解本地的語音特色及語音的演變趨勢,從中歸納出某些語音的演變規則,並提出合理的解釋。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選取具有客語特色的語音,尤其是內埔地區特有的語音現象,編成調查表,深入內埔客家村調查不同年齡層之間的語音差異,加以統計、分析,繪製演變趨勢圖,部分變體進行聲譜分析,最後歸納及解釋。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一、內埔地區特有的小稱詞增音現象逐漸消失詞根為元音[a、o、e]的小稱詞原來有增音現象,但此現象從老年層到少年層消弱了一半,預測此特有的現象會逐漸消失。二、[f/v]聲母有明顯的詞彙擴散現象從變體[hu/w]變成聲母[f/v]的詞彙擴散方向是:和元音[i]結合的詞彙,音變速度最快;和元音[u]結合的詞彙,音變速度最慢。三、韻母[-ian/-iat]的底層形式以緩慢速度變化韻母[-ian]、[-iat]的底層形式,在前接零聲母和舌根聲母時都能保留,但遇到其他聲母時則會變成[-ien]、[-iet]。但隨著年齡層降低,受到「低元音升高原則」的影響,[ien/iet]的比例漸漸增加。四、[ioi]、[iai]韻快速消失,[ie]韻還可保留客語的[ioi]、[iai]、[ie]韻違反漢語結構中「介音和元音韻尾不可相同(*GiVGi)」及「元音異化限制」,因此,雖然是常用語但也在快速變化中。五、特殊語音「犯法」[fam55 fap3 ]一詞在少年層已經完全消失[fam55 fap3 ]一詞受到唇音異化和塞音弱化原則的影響而產生變化。變化軌跡是[fam fap]→[fan fap]→[fan fat]→[fan fak]→[fan fa]。從這些研究結果中的確可看出內埔地區的語言特色,而所有的音變趨勢都可以得到語言普遍性的解釋。目錄:目 錄第一章 緒論 001 1.1 研究動機 001 1.2 內埔的地理環境及客語區分布概況 001 1.3 六堆客家的源流與地理位置 004 1.4 研究問題 007 1.5 研究方法和目的 008 1.5.1 調查字表 009 1.5.2 調查方法 009 1.5.3 記音方式 009 1.5.4 資料的統計和展示 010 1.5.5 調查時間 010 1.5.6 研究架構 011 1.6 研究範圍與限制 0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013 2.1 六堆客語的相關文獻 013 2.2 其他相關文獻 014 2.3 名詞解釋 018 第三章 小稱詞的變化 024 3.1 研究現況 024 3.2 行前調查 026 3.3 小稱詞增音現象的聲譜分析 031 3.3.1 增音【i】的聲譜分析 031 3.3.2 增音【v/w】的聲譜分析 033 3.4 調查結果 036 3.4.1 詞根為元音【a】的小稱詞變體分佈情形 036 3.4.2 詞幹為元音【o】的小稱詞變體分佈情形 038 3.4.3 詞根為元音【e】的小稱詞變體分佈情形 040 3.4.4 詞根為元音【i】的小稱詞變體分佈情形 043 3.4.5 詞根為元音【u】的小稱詞變體分佈情形 043 3.4.6 詞根為輔音【】的小稱詞變體分佈情形 044 3.4.7 比較不同元音及成音節輔音後的小稱詞發音策略 045 3.5 小結 048 第四章 【f】、【v】聲母的變化 050 4.1 研究現況 050 4.2 行前調查 052 4.3 【f/hu】及【v/w】變體的聲譜分析 055 4.4 調查結果 056 4.4.1 聲母【f】和不同元音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57 4.4.1.1 聲母【f】和元音[a]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57 4.4.1.2 聲母【f】和元音[i]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59 4.4.1.3 聲母【f】和元音[o]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59 4.4.1.4 聲母【f】和元音[u]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60 4.4.1.5 聲母【f】和不同元音結合後的比較 061 4.4.2 聲母【v】和不同元音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63 4.4.2.1 聲母【v】和元音[a]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63 4.4.2.2 聲母【v】和元音[e]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63 4.4.2.3 聲母【v】和元音[i]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64 4.4.2.4 聲母【v】和元音[o]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65 4.4.2.5 聲母【v】和元音[u]結合後的表現情形 066 4.4.2.6 聲母【v】和不同元音結合後的比較 066 4.4.3 聲母【f】和聲母【v】的異同 068 4.5 小結 069 第五章 韻母【-ian/-ien】、【-iat/-iet】之研究 071 5.1 研究現況 071 5.2 行前調查 072 5.3 韻母【-ian/-ien】、【-iat/-iet】的頻譜分析 075 5.4 調查結果 077 5.4.1 不同聲母和【-ian/-ien】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77 5.4.1.1 零聲母和【-ian/-ien】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77 5.4.1.2【k】聲母和【-ian/-ien】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78 5.4.1.3【kh】聲母和【-ian/-ien】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0 5.4.1.4【h】聲母和【-ian/-ien】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0 5.4.1.5【】聲母和【-ian/-ien】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1 5.4.1.6 非舌根聲母和【-ian/-ien】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2 5.4.1.7.比較不同聲母和【-ian/-ien】韻母結合後的情形 082 5.4.2 不同聲母和【-iat/-iet】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3 5.4.2.1 零聲母和【-iat/-iet】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3 5.4.2.2【k】聲母和【-iat/-iet】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4 5.4.2.3【h】聲母和【-iat/-iet】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5 5.4.2.4【】聲母和【-iat/-iet】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5 5.4.2.5【kh】聲母和【-iat/-iet】韻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6 5.4.2.6 非舌根聲母和【-iat/-iet】結合後的語音變化情形 088 5.4.2.7.比較不同聲母和【-iat/-iet】韻母結合後的情形 090 5.5 小結 091 第六章 【-ioi】、【-iai】、【-ie】韻母的變化 093 6.1 研究現況 093 6.2 行前調查 096 6.3 聲譜分析 096 6.3.1【-ioi】韻 097 6.3.2【-iai】韻 098 6.3.3 語音【ie】 099 6.4 調查結果 101 6.4.1【-iai】韻的語音變化情形 101 6.4.2【-ie】韻的語音變化情形 102 6.4.3【-ioi】韻的語音變化情形 104 6.5 小結 106 第七章 【fam55 fap3】的語音演變 107 7.1 研究現況 107 7.1.1 唇音異化原則 107 7.1.2 塞音韻尾的演變軌跡 108 7.2 行前調查 110 7.3 調查結果 110 7.4 小結 114 第八章 結論 116 8.1 研究結果 116 8.2 未來與展望 120 8.3 後記 122 附錄一 參考文獻 124 附錄二 調查字表 129 附錄三 發音人資料 130 附錄四 屏東縣內埔鄉的相關位置圖 133 附錄五 內埔鄉的交通概況圖 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