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中原文化叢書-v.5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序言 頁a2-a3
客家掌故 頁a5
恭述 國父二三事 頁(一)1-7
自由讀書齋雜鈔 頁(一)7-14
國父祖先與鍾丁先勤王略考 頁(一)14-18
國父與羅福星 頁(一)18-19
如是我聞客家先賢逸事 頁(一)19-20
客家先賢邱念台生平 頁(一)20-28
客家特出人才鍾亞瑟氏當選蓋國總統 頁(一)28
鄉賢黃遵憲墓園 頁(一)28-30
李文固軼事續談 頁(一)30-33
與歐上將雨辰唱酬之追憶 頁(一)33-35
宋湘軼事三則 頁(一)35-36
一位篤實起家的華僑侯芳利故事 頁(一)37-42
海豐鍾鐵肩壯烈殉國的經過 頁(一)42-45
海豐勝蹟五坡嶺文信國公祠方飯亭補記 頁(一)45-49
懷侯昌齡先生 頁(一)49-53
漫談客家民系之形成與今日之客家 頁(一)53-55
悼念廖遜我君 頁(一)56-59
客家先賢丁日昌的經綸及其藏書 頁(一)59-61
客家先賢碎金錄 頁(一)62-70
丘逢甲永不忘臺 頁(一)70-73
故鄉人物逸事 頁(一)73-83
詩傑黃公度傑作舉隅 頁(一)83-87
黃公度詩的評價及其詞的蒐逸 頁(一)87-89
韓文公訪大顛和尚的遺蹟 頁(一)89-91
羅應平先生事略 頁(一)91-95
鄒魯先生傳 頁(一)95-103
豐順丁公子惠康的才華與氣骨 頁(一)103-106
追念鄉先烈士溫生才 頁(一)106-108
宋末二孱主流播嶺海的遺跡 頁(一)108-110
客家先賢葉高標的風範 頁(一)110-111
新竹開拓的經過 頁(一)111-114
閒話過番(出南洋) 頁(一)114-117
嘉應州沿革 頁(一)117-119
漫談七夕趣事 頁(一)119-124
談客家人的祖籍 頁(一)124-128
中原上古居民祝融氏族源流 頁(一)128-134
客家語言及南徒流傳史事 頁(一)134-136
漫談梅縣幾處地名的由來 頁(一)136-139
客人在婆羅洲 頁(一)139-142
客家人在香港 頁(一)142-146
客家人在甲仙 頁(一)146-148
中原人文的播遷 頁(一)148-151
中原(河南偃師)唐玄奘大師 頁(一)151-152
我所知道的羅覺菴先生 頁(一)152-153
梅州三名士 頁(一)153-156
神偷夏阿陃 頁(一)156-158
林公子買醬菜 頁(一)159
宋湘看信 頁(一)160
笑話二則 頁(一)161
覡公遇鬼 頁(一)161-162
講酒 頁(一)162-163
死後經商 頁(一)163-164
客家話講故事三則 頁(一)164-169
王者輔與李子常 頁(一)169-173
六堆忠義祠史略 頁(一)173-179
有關客家及其它 頁(一)179-183
客家風土 頁(二)1-129
我別惠州西湖廿五載 頁(二)1-2
美麗的惠州西湖風光 頁(二)2-4
惠州西湖的平湖 頁(二)4-5
嶺南重鎮-韶關市和南華寺 頁(二)5-7
山青水秀懷豐稔 頁(二)7-9
珠海明月憶羊城 頁(二)9-11
客屬地區-連江數景 頁(二)11-13
一衣帶水話上杭 頁(二)13-15
野花啼鳥一般春 頁(二)15-16
陵豐古蹟 頁(二)16-19
廣東大埔的湖山八景 頁(二)19-22
粵東名勝憶羅浮 頁(二)22-26
故鄉新正幾樁逗人情調的事 頁(二)26-30
略說梅縣 頁(二)30-36
故鄉的清明 頁(二)36-38
客屬人家二遺風習尚 頁(二)39-40
紫金水向兩江流 頁(二)40-43
中原-河南各縣風尚 頁(二)43-48
中原-洛陽勝蹟 頁(二)48-56
中原-河南勝蹟 頁(二)57-65
描繪開封(汴京)風物的「清明上河圖」 頁(二)65-67
卅載飄零憶紫金 頁(二)67-71
泛談梅州山川河道官績遺徽及其他 頁(二)71-75
苗栗義民廟 頁(二)75-76
苗栗昭忠塔 頁(二)77
梅城瑣憶 頁(二)77-83
紫金風俗瑣談 頁(二)84-87
國民禮儀範例 頁(二)87-104
梅縣婚禮今昔 頁(二)105-108
中原(河南)的寒衣節 頁(二)108-109
梅縣的春節前後 頁(二)109-114
粵東客人春節飲食料述略 頁(二)114-115
漫談故鄉農業 頁(二)115-119
漫談故鄉石灰 頁(二)119-121
漫談客家婦女德性及其他 頁(二)121-124
香江十日見聞錄 頁(二)124-129
中原文粹 頁(三)1-44
重建人文精神 頁(三)1-2
我們為什麼要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頁(三)2-6
暑期該怎樣度過 頁(三)7-8
勿玷污客系先民的優良貽留 頁(三)8-9
再談客家民謠出國 頁(三)9-10
國慶日献詞 頁(三)10-11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性質與中華文化的特質 頁(三)11-16
寄望客家民謠改進會當選諸君子 頁(三)16-17
賀桃園縣客家民謠研究促進會成立 頁(三)17-18
開創六十年代新局 頁(三)18-19
編刊「廣東文献季刊」緣起 頁(三)20-21
談客家民謠與西樂合奏 頁(三)21-22
談下屆縣市長的年齡限制 頁(三)22-23
我們的祖居地與臺灣 頁(三)23-24
又是夏木扶疎、綠蔭四野的季節 頁(三)24-25
解救世界被奴役的人類 頁(三)25-26
尼克森把美國帶向了危崖 頁(三)26-27
為香港崇正總會金禧大慶献詞 頁(三)27-28
香港崇正總會金禧大慶的成就 頁(三)29-30
欣聞客家劇上電視 頁(三)30-31
莊敬自強是:中國國魂之所在 頁(三)31-35
又一次有成就的國民外交 頁(三)35-36
廣東鎮平徐氏開基臺灣族譜序 頁(三)36-38
開創、開創、再開創! 頁(三)38-39
建議我國電視界上演客家話節目 頁(三)39-40
昌大國運 頁(三)40-41
這是我們的大喜日子 頁(三)41-42
秦代移民與宋代遷客 頁(三)42-44
中原詩圃 頁(四)1-46
疎桐高館詩 頁(四)1-14
六十自述 頁(四)15
辛亥重逢雙十感賦 頁(四)15
恭祝 總統蔣公八旬晉五華誕 頁(四)15
書贈吳今教授 頁(四)16
書贈革命老人馬柳庭先生 頁(四)16
書贈朱志球陳玉英伉儷 頁(四)16
與羅覺菴兄辛亥光復碣石追憶 頁(四)16
九一八、中秋 頁(四)16-17
嶺南客家文人詩鈔 頁(四)17-20
慶祝建國六十年詩人節誌盛 頁(四)20
題屈原像、悼羅覺菴先生 頁(四)20
初秋、七夕、閏七夕、巳(冫京)、大堤步歸、春雨 頁(四)21-22
長江大風雨所見、秋夜集唐人句 頁(四)22
送春集宋人句、武漢初雪、臘盡早起看寒月、送友集唐 頁(四)22
秋深登黃鶴樓晚眺、春日書、謝層冰賜詩文集 頁(四)22-23
偶感、競選新竹縣長落選次友人慰問韻 頁(四)23
當代臺灣客家詩鈔 頁(四)23
讀 總統訓詞有感 感時 頁(四)26
姜振驤七秩雙壽、祝王蔭平先生七秩雙壽 頁(四)26
代擬劉府吳太夫人百年冥誕 頁(四)27
次拱公丁宋重陽原韻、次拱公青年節原韻、五十二年除夕 頁(四)27
夏日南遊鴻爪錄 頁(四)27
(禾犀)廬吟草 頁(四)28-29
贈徐生偉元君並引 頁(四)29
「七七」憶蘆溝、端陽即景、廣東同鄉會館落成、辛亥端午詩人節祝詞 頁(四)29-30
寒食節、暮春有感 頁(四)30
聞蟬、觀曇花、夜宿獅頭山、往寶山路經茄苳湖道中 頁(四)30
溪橋晚步、夕霽晚望、郊居早起、灘月 頁(四)30
夏夜、遊日月潭、五十初度、暮春、春感、中秋 頁(四)31
次陳來源兄感懷原韻、次李鐵軍先生著書感懷 頁(四)31
栽種路樹、鳳凰花、春宵步月、久雨思晴 頁(四)32
種柏、次友人見贈、七夕、六十生辰、步張局長博寰原韻 頁(四)32
賀彭文彬先生七十大慶 頁(四)33
步甲銖先生遊后里毘廬寺原韻 頁(四)33
樹林頭空軍醫院散步、病院早起、空軍俱樂部池邊 頁(四)33
散步山邊、秋雨後所見、秋來、閒居 頁(四)33
丙午中秋次鐵軍原韻、看火炬遊行 頁(四)33
雨後、尖石道中、陳拱公關懷近況以詩代柬 頁(四)34
次聯芳兄辛亥春節偶感、次前(音勻) 頁(四)34
庚戌除夕、次前(音勻)、辛亥展望、次前(音勻) 頁(四)34-35
題紅棉、次前(音勻)、青年節放歌、婦女節、青年節 頁(四)35
新春偶感、春遊日月潭、春遊明德水庫 頁(四)35
歲暮感懷、庚戍圍爐守歲、附于樞機主教斌和句 頁(四)36
次李徵慶代表原(音勻)、讀拱初兄述懷有感 頁(四)36
靜傲樓吟草(一) 頁(四)36
六十年元旦試筆 頁37-38
奉賀李徵慶代表、花朝口占、奉和拱公原(音勻)、靜傲樓吟草(二) 頁(四)38
彭慶元秉祌父銀慶紀念、聖誕献詞、賀范壯懷兄大廈落成、書贈姚海軒同志 頁(四)39
宿獅頭山古刹、書贈王爾忠同道 頁(四)40
慶祝母親節作、溪山深處人高詠 頁(四)40
步拱初鄉兄原玉、桃園今日大飯店慶生酒會席上口占 頁(四)40
賀于斌樞機主教、邨居、壽江校長茂森伉儷七十 頁(四)40-41
壽拱初先生七十、次拱初先生原(音勻)却寄、壽韓介白代表百齡 頁(四)41
賀裴鳴宇代表八十雙慶、理教復教廿周年紀念 頁(四)41
賀江茂森校長七十雙壽、雙十國慶、臺灣光復節 頁(四)41
恭祝 總統八旬晉四華誕 頁(四)41-42
宋王臺懷古、慶祝 國父誕辰、七十初度、拱初七十生朝述懷次和 頁(四)42-43
次拱師自壽、次拱兄七十初度、贈梁華盛上將 頁(四)43
柬梁園飯店主人、題周雲芳女士紀念專冊、續咏一絕、壽彭佐熙將軍七十 頁(四)43-44
壽永定賴文清代表、病起 頁(四)44
紀念杜工部逝世二千二百周年、贈王爾忠同道 頁(四)44
與梁寒操先生唱酬錄 頁(四)44-45
臺灣懷古 頁(四)45
次香港李仲鈞六一述懷、壽臺北葉宣甫八十、和李徵慶代表原(音勻) 頁(四)46
客家英雄洪秀全 頁(五)1-12
客家歌謠新譜 頁(六)1-33
問答歌 頁(六)1-2
猜謎歌 頁(六)3-4
牛犂歌 頁(六)5
蟾蜍歌 頁(六)6
懶尸婦道 頁(六)7-8
苗栗頌 頁(六)9-10
大家來唱民謠 頁(六)11-12
新年歌 頁(六)13
農忙樂 頁(六)14
慰問前方將士歌 頁(六)15
十送郎 頁(六)16
端陽節歌 頁(六)17
梅縣花鼓歌 頁(六)18
醒世歌(一)-(五) 頁(六)19-25
採茶歌(一)-(五) 頁(六)26-31
山歌仔 頁(六)32
平板山歌 頁(六)32
老調山歌 頁(六)33
客家歌謠 頁(七)1-33
總統萬歲 頁(七)1
放落心頭慢慢纒 頁(七)2-3
松口山歌 頁(七)3-5
梅縣客家山歌 頁(七)5-6
妹子好比一枝花 頁(七)7-8
妹愛連郎趁少年 頁(七)8-9
郎纒妹、松口的山歌 頁(七)9-10
山歌就愛人來和 頁(七)10-11
水流燈草放心來 頁(七)11-12
有情唔怕路頭遠 頁(七)12-13
深閨怨、風流怨、妹歸去 頁(七)13-14
送郎行、鳥語花香惜寸金 頁(七)14-16
兩人嬲到園滿滿、想起連妹唔算奇、十二月相思-仿孟姜女調 頁(七)16-17
四季相思、四季花 頁(七)17-18
一壺難裝兩樣酒、食、衣、住、行歌 頁(七)18-19
國民生活須知(仿孟姜女調) 頁(七)19-20
神仙唔當涯兩儕 頁(七)20-22
臺灣客家山歌 頁(七)22-23
求偶歌 頁(七)23
育樂之歌 頁(七)25-26
嵌苗栗縣地名情歌 頁(七)26-27
送郎出征歌 頁(七)27-29
十勸涯歌愛知機、松口山歌 頁(七)29-31
工人之樂 頁(七)31-32
客歌採茶歌、春節之歌 頁(七)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