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書寫客家生命:六堆鄉賢回憶錄
摘要:
在現代社會多元的環境之下,鄉土文化受到相關單位的重視,客家文化也不例外。一般人提起客家的文化除了聯想到山歌、採茶戲、客家八音及飲食美食等展演活動外,客家籍文學家的文學表現亦備受重視;唯獨在刊物出版、傳播媒體上,似乎較看不到「客家學」的相關研究。目前六堆地區相關的文獻資料雖然很多,但在長期遭受忽視之下,已有逐漸湮滅的危機,如不及時加以整理,未來將面臨文獻不足的困境。而回憶錄紀錄了六堆地方鄉紳的生命歷程,這些未刊的一手資料,可以考察社會變遷的軌跡,客家人的生活習俗及特有的價值觀,是六堆最重要的文化資產。 本書從客家文化的角度出發,研究六堆地區回憶錄的目的,除了探討這些回憶錄的藝文價值,還有客家地區撰寫回憶錄的風氣所透顯出的文化意涵。本書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應用統計法則,藉由廣泛研究六堆地區客家文化及回憶錄相關之文獻資料,以瞭解國內、外對客家文化及回憶錄研究發展之現況與趨勢;再進行資料分析整理與研判,探討六堆地區回憶錄撰述的動機與內容。其次為訪談法(interview survey),親訪作者或其家屬子女、宗親好友,明其編寫回憶錄的理念、回憶錄特色及價值等問題,並觀察研究對象的成長環境、居家背景與撰寫回憶錄的關聯性。 全書文凡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說明採集之緣起與方法;第三章列舉其書籍版式與內容;第四、五、六章分析其藝文價值、社會價值、史料價值及文化貢獻;第七章提出心得及建議。文後附有作者年表,以資對照。 本書研究認為:首先就撰述回憶錄動機來看,回憶錄中大都言及家世背景,探溯族源,明載世系,及其有關事蹟,以為闡揚氏族,期使後代子孫不忘本;並且紀錄其一生的經歷及所抱持的人生觀,寫下對子孫的期待,使後代能領略父祖的努力實況,並使家規一代傳一代,將奉為圭臬的家訓,一一在回憶錄中交代清楚,這點與傳記僅述及個人生平的方式迥異。再者,回憶錄從自己立身、處世、治家、為學等經驗出發,概括了某些訓示、條例和原則,從中展現客家人的精神和價值觀,如尊祖敬宗、敦親睦鄰,刻苦耐勞、堅毅硬頸,晴耕雨讀、孝親不忘功名,以身為客家人為榮等等。 研究指出,近年來客家研究偏向於族群起源歷史、風俗信仰等方面的探討,卻疏漏史料文獻的採集情形,因此提出幾點建議:如編列經費進行客家文獻史料的採集,進行六堆地區的田野調查、客家耆老的訪談,成立六堆客家文獻館,出版六堆重要文獻史料,而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強獎助有關六堆文化的研究、出版和教學,使六堆客家論述及研究蔚為風氣,方能保存延續六堆文化,不會消失。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主任委員序 頁a7-a8
自序 頁a17-a19
第一章 緒論 頁1-24
1.1 總說 頁1-3
1.2 研究方法 頁4-5
1.3 名詞辨析 頁5-11
1.4 文獻探討 頁11-24
第二章 六堆地區回憶錄之採集 頁25-36
2.1 總說 頁25-26
2.2 採集方式 頁26-30
2.3 採集範圍 頁30-35
2.4 結語 頁35-36
第三章 六堆地區回憶錄之整理 頁37-91
3.1 總說 頁37-39
3.2 六堆鄉賢回憶錄之保存現況與內容 頁39-90
3.3 結語 頁90-91
第四章 六堆鄉賢回憶錄之藝文價值 頁93-113
4.1 總說 頁93
4.2 具有文學觀察的價值 頁94-107
4.3 具有客家文學的特色 頁107-110
4.4 記錄地方菁英及活動 頁110-113
4.5 結語 頁113
第五章 六堆鄉賢回憶錄之社會價值 頁115-143
5.1 總說 頁115-116
5.2 具有客家文化觀察的價值 頁116-125
5.3 具有經濟活動觀察的價值 頁125-133
5.4 具有地方政治觀察的價值 頁133-138
5.5 觀察客家族群的生活習性 頁138-142
5.6 結語 頁142-143
第六章 六堆鄉賢回憶錄之史料價值 頁145-186
6.1 總說 頁145-146
6.2 清領時期六堆的墾殖 頁146-151
6.3 日本殖民統治的評價 頁151-166
6.4 戰爭時期的生活經驗 頁166-174
6.5 國民政府接收的亂象 頁174-184
6.6 結語 頁185-186
第七章 結論 頁187-207
7.1 六堆鄉賢撰述回憶錄的動機 頁187-191
7.2 六堆鄉賢回憶錄的精神內涵 頁191-202
7.3 心得與建議 頁202-207
附錄 六堆地區回憶錄之作者年表 頁209-245
參考文獻 頁247-262
圖目次
圖1 《回憶錄》,自印本,1968(民國57),鍾秉剛藏 頁40
圖2 鍾幹郎的照片,時年48歲 頁40
圖3 鍾幹郎《回憶錄》的目次 頁42
圖4 鍾幹郎《回憶錄》的首頁 頁42
圖5 《鍾幹郎先生紀念集》的書影 頁42
圖6 鍾幹郎的遺墨 頁42
圖7 《淡泉回憶錄》部分刊載於《六堆集刊》第一集(1978.01),鍾永發藏 頁43
圖8 謝才郎的照片 頁43
圖9 謝才郎(右二者)全家福,長子謝明初(左立者) 頁45
圖10 〈謝才郎、謝明初傳略集〉,謝明初筆記 頁45
圖11 《歲寒松柏》,未刊稿本,1980(民國69),陳城富藏 頁46
圖12 黃丁郎的照片 頁46
圖13 黃丁郎的遺墨 頁47
圖14 《歲寒松柏》的內頁 頁48
圖15 《歲寒松柏》的題字 頁48
圖16 《歲寒松柏》釋不倒翁 頁48
圖17 《歲寒松柏》的敘言 頁48
圖18 《歲寒松柏》的目次 頁49
圖19 《歲寒松柏》的首頁 頁49
圖20 《隸書字帖》的書影 頁49
圖21 《律‧絕詩平仄配音捷徑及對聯作法》的書影 頁49
圖22 《友好抗日七十年》,自印本,1995(民國84),鍾孝上藏 頁50
圖23 鍾壬壽的照片 頁50
圖24 鍾壬壽的遺墨 頁51
圖25 《友好抗日七十年》的內頁 頁54
圖26 《友好抗日七十年》的目次 頁54
圖27 《友好抗日七十年》的首頁 頁54
圖28 《六堆客家鄉土誌》的書影 頁54
圖29 《溫錦春回憶錄》,自印本,1998(民國87),溫才賢提供 頁55
圖30 溫錦春於臺中商業學校 頁55
圖31 溫錦春的遺墨 頁56
圖32 《溫錦春回憶錄》的第一部首頁 頁57
圖33 《溫錦春回憶錄》的第二部內頁 頁58
圖34 《溫錦春先生口述歷史訪問紀錄》的書影 頁58
圖35 《回憶錄》,自印本,1978(民國67),曾康雄藏 頁59
圖36 曾勤華的照片,時年56歲 頁59
圖37 曾勤華的遺墨 頁60
圖38 曾勤華《回憶錄》的邱福盛題字 頁61
圖39 曾勤華《回憶錄》的劉登松題字 頁61
圖40 曾勤華《回憶錄》的目次 頁61
圖41 曾勤華《回憶錄》的前言 頁61
圖42 《邱金才回憶錄》,自印本,1997(民國86),六堆文化研究學會藏 頁62
圖43 邱金才的照片 頁62
圖44 《邱金才回憶錄》的我的家世 頁64
圖45 《邱金才回憶錄》的系統圖表 頁64
圖46 《邱金才回憶錄》的前言 頁64
圖47 《邱金才回憶錄》的首頁 頁64
圖48 《回憶錄》,自印本,1996(民國85),邱秀霖提供 頁65
圖49 邱書霖的照片 頁65
圖50 邱書霖《回憶錄》的自傳 頁67
圖51 邱書霖《回憶錄》的我的先世 頁67
圖52 邱書霖《回憶錄》的我的幼時 頁67
圖53 邱書霖《回憶錄》的日記 頁67
圖54 《醬園生一甲子》,萬家鄉醬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5(民國84),吳仁春提供 頁68
圖55 吳文華於高雄中學校 頁68
圖56 吳文華的遺墨 頁69
圖57 《醬園生一甲子》的自序 頁71
圖58 《醬園生一甲子》的吳伯雄序 頁71
圖59 《醬園生一甲子》的目錄 頁71
圖60 《醬園生一甲子》的首頁 頁71
圖61 《家譜、回憶錄》,自印本,1998(民國87),作者提供 頁72
圖62 李明恭的照片,時年77歲 頁72
圖63 李明恭的書法 頁73
圖64 《家譜、回憶錄》的自序 頁75
圖65 《家譜、回憶錄》的目錄 頁75
圖66 《家譜、回憶錄》的首頁 頁75
圖67 《竹田鄉史誌》的書影 頁75
圖68 《少年扶桑夢》,自印本,1999(民國88),作者提供 頁76
圖69 陳城富的照片,時年60歲 頁76
圖70 陳城富的書法 頁77
圖71 《少年扶桑夢》的首頁 頁78
圖72 《寶島悲情記》的書影 頁78
圖73 《城春英華恨凋零》,自印本,1999(民國88),作者提供 頁79
圖74 《城春英華恨凋零》的目錄 頁80
圖75 《城春英華恨凋零》的首頁 頁80
圖76 《邱連輝回憶錄》,未刊稿本,2004(民國93),作者提供 頁81
圖77 邱連輝的照片 頁81
圖78 《邱連輝先生訪談錄》的書影 頁83
圖79 《政壇的常青樹──邱連輝資政》的影本 頁83
圖80 《退休五年》,自印本,2002(民國91),作者提供 頁84
圖81 劉祿德的照片 頁84
圖82 《退休五年》的目錄 頁86
圖83 《退休五年》的自序 頁86
圖84 《退休五年》的首頁 頁86
圖85 《教育生涯最後三年半》的書影 頁86
圖86 《一路走來》,自印本,2004(民國93),作者提供 頁87
圖87 馮錦松的照片 頁87
圖88 《一路走來》的目次 頁88
圖89 《一路走來》的馮清春序 頁88
圖90 《一路走來》的邱秀霖序 頁88
圖91 《一路走來》的首頁 頁88
圖92 《心緣集》的書影 頁89
圖93 《新屋家大夥房》的書影 頁89
圖94 鍾幹郎的少年及晚年 頁103
圖95 鍾幹郎八十一歲壽辰全家合照 頁104
圖96 曾勤華家嚴七十一歲壽辰全家合照 頁104
圖97 屏東縣首屆六堆籍議員:李金祿、楊增春主任秘書、林富崙(兼副議長)、葉阿生;曾勤華、鍾潤生、徐德郎、廖德奎、陳秋大 頁105
圖98 吳文華獲頒企業家獎與榮譽博士留影 頁106
圖99 萬家香商標的故事(一) 頁106
圖100 黃丁郎的書法 頁108
圖101 李明恭十九世祖長輝公墨寶 頁108
圖102 李玉麟的書法 頁108
圖103 邱連輝的手稿 頁108
表目次
表1 六堆地區「回憶錄」一覽表 頁34
表2 六堆地區回憶錄作者的祖籍、來臺祖、譜系 頁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