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六堆內埔客家聚落伯公廟:美和、和興、內埔、內田、興南村為例
- 關鍵詞:祠祀、社會生活與風俗、客家、民間信仰、屏東縣內埔鄉
摘要:
土地公是臺灣民間最常見的神明,尤其是鄉間林立著不計其數的土地公廟,「田頭田尾土地公」、「庄頭庄尾土地公」的俗諺即由此而來。土地公信仰源自於中國古時社祭文化的延續,亦即對「負載萬物,生養萬物」的土地的酬謝傳統。在早期臺灣開墾史上,客家先民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及移民之間的生存競爭,而廣設土地伯公以為庇佑,久之成為庄民心靈的守護神。 清初客家人入墾屏東平原開始,內埔一直是客家聚落的文化、商業等中心。本書係以內埔鄉南部鄰近的五個客家村落──美和村、和興村、內田村、內埔村與興南村為調查對象,針對公眾性的土地伯公廟為主。研究方式是透過蒐集與運用相關文獻,包括村長、耆老、伯公廟管理員、福德會管理人等的訪談紀錄,再配合實地拜訪各村伯公,做有系統之採集記錄抄寫,再採行比較分析法以進行研究。希望經由對內埔地區五個客家村庄伯公廟之分布區域(並列相關照片、繪圖、表格)、祭祀村範圍、祭祀組織與活動、伯公形制執掌等方面之探討,重塑伯公信仰及客家人之關聯性,並進一步探究因應社會轉變時伯公信仰之改變,同時對屏東六堆地區的村落考查也能有一大進展。 本書自美和等五村客家人的移墾歷史追溯始,考察五村地理位置及農業發展,以見出務農為主的客家族群之所以與伯公信仰密切的歷史背景因素。接著以田野調查方式探查美和等五村伯公分布、職掌形制及其祭祀活動與組織;並且進一步考察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脈動,社會形態的轉變,內埔地區伯公信仰如形制、廟宇形式、祭祀活動及組織等種種改變。 研究結論中指出,綜觀美和等五個客家村庄伯公廟雖多已新建或多次重修,但仍隱約透露出客家人「地勢至此,變化有胎息」的風水觀,祈望庇佑庄民與後代子孫生生不息。形制方面也出現過風水形式、木刻現象、阿彌陀佛壇等。在祭祀活動方面,除了祈福佑平安之外,一年一次的祈福登席及完福渡孤,也是連絡居民情誼的重要活動。 但隨著時代轉換、經濟及社會形態的變遷,此五村的伯公信仰本質已經改變,反映出的是作福、完福禮儀簡化許多,且年輕人普遍參與度不高,各村伯公慶典不復往昔盛況。而伯公信仰的內在精神被忽視,互助救濟及凝聚庄民聚落意識,進而聯絡感情的意義不被重視。同時在不斷翻修整建伯公廟時,傳統的風水形制伯公也面臨消失的威脅。如何在傳統文化與現實社會機能之間取得平衡,為伯公信仰的內在精神注入新活力,以重現伯公信仰的存在意識,將是必須持續關心的重要課題。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主任委員序 頁a7-a8
自序 頁a13
第一章 緒論 頁1-8
1.1 研究動機 頁1-3
1.2 研究成果的回顧 頁4-5
1.3 研究範圍與方法 頁5-8
第二章 美和等五村客家人的移墾 頁9-24
2.1 拓墾經過 頁9-18
2.2 農業發展 頁19-24
第三章 美和等五村伯公之調查 頁25-100
3.1 美和村的伯公分布與職掌形制 頁25-39
3.2 和興村的伯公分布與職掌形制 頁40-61
3.3 內埔村的伯公分布與職掌形制 頁62-68
3.4 內田村的伯公分布與職掌形制 頁69-86
3.5 興南村的伯公分布與職掌形制 頁87-100
第四章 美和等五村伯公的祭祀活動與組織 頁101-151
4.1 各別伯公之祭祀 頁102-103
4.2 兩座伯公之聯合祭祀──內埔村南門伯公與開基伯公 頁103-107
4.3 聚落性伯公之祭祀活動 頁108-137
4.4 兩村合辦 頁138-151
第五章 社會變遷與美和等五村之伯公信仰 頁153-157
5.1 伯公廟的整建 頁153-154
5.2 伯公樹的歌除與伯公神像被偷 頁154
5.3 為伯公增添挾持神與伯公遷移而入祀他廟 頁154-155
5.4 住戶遷離,祈福活動取消與建商回饋建廟 頁155
5.5 位置偏僻,埤圳失去功能等因素導致伯公湮沒 頁156
5.6 伯公祭祀活動內容與福德會組織方面的改變 頁156-157
第六章 結論 頁159-163
附錄 頁165-172
附錄1 美和村各伯公廟對聯一覽表 頁165-166
附錄2 和興村各伯公廟對聯一覽表 頁167-168
附錄3 內埔村各伯公廟對聯一覽表 頁169
附錄4 內田村各伯公廟對聯一覽表 頁169-170
附錄5 興南村各伯公廟對聯一覽表 頁171-172
參考文獻 頁173-177
圖目次
圖1 六堆分布圖 頁7
圖2 日治時期內埔庄全圖 頁8
圖3 鳳山縣圖 頁14
圖4 內埔鄉行政區域圖 頁17
圖5 美和、和興、內埔、內田、興南五村之行政區域圖 頁18
圖6 美和村伯公分布圖 頁32
圖7 美和村伯公分布簡圖 頁33
圖8 和興村伯公分布圖 頁49
圖9 和興村伯公分布簡圖 頁50
圖10 內埔村伯公分布圖 頁64
圖11 內埔村伯公分布簡圖 頁65
圖12 內田村伯公分布圖 頁76
圖13 內田村伯公分布簡圖 頁77
圖14 興南村伯公分布圖 頁91
圖15 興南村伯公分布簡圖 頁92
表目次
表1 內埔鄉美和村、和興村、內埔村、內田村、興南村沿革表 頁16
表2 內埔鄉土地面積利用及農業人口變遷表 頁23
表3 內埔鄉歷年作物栽培變遷一覽表 頁24
表4 美和村各伯公一覽表 頁31
表5 和興村各伯公一覽表 頁47-48
表6 內埔村各伯公一覽表 頁63
表7 內田村各伯公一覽表 頁74-75
表8 興南村各伯公一覽表 頁90
表9 和興村牛埔下四班福首名冊 頁109
表10 民國92年竹山溝完太平福第一班福首名單 頁111
表11 早子角三班福首名冊 頁121
表12 民國92年忠心崙當值福首名單 頁127
表13 羅經圈五穀宮會員名冊(即五班福首名冊) 頁134
表14 內埔、內田村祈福祀典會十二排福首名冊 頁140-141
表15 民國92年美和等五村聚落的作福完福時間與地點 頁151
相片目次
相片1 美和村伯公 頁34
相片2 和興村伯公 頁51
相片3 內埔村伯公 頁66
相片4 內田村伯公 頁78
相片5 興南村伯公 頁93
相片6 內埔村三山國王廟伯公生 頁105
相片7 和興村竹山溝完太平福 頁112
相片8 興南村番仔埔作秋福 頁117
相片9 美和村忠心崙作秋福 頁128
相片10 美和村羅經圈作秋福 頁135
相片11 內埔村、內田村完太平福與祈年福 頁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