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古圳: 南桃園水圳空間與文化
- 出版地:新竹縣竹北市
- 出版者: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摘要:
本書介紹了桃園大圳與石門大圳興建前,桃園客家人分布地區主要的水圳文化。經由不同地理環境下的開拓方式,桃園的客家族群與水圳產生了不同的對話與經驗。本書除了呈現當地人們共同的社會記憶,也反映出一百多年來台灣社會發展的縮影。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第一章、桃園的水圳:自然環境與水利特色 頁8
自然環境 頁11-13
水利特色 頁13-15
主要水圳分布 頁15-17
水圳作用與設施 頁17-22
水圳灌溉型態 頁22-24
水圳的意義 頁24-29
第二章、歷史的水圳:桃園拓墾與水利開發 頁30-32
桃園拓墾 頁33-34
水利開發 頁34-36
霄裡社與龍潭埤圳 頁36-43
三統一粒石及竹窩王 頁44-45
三坑溢與剷人崎 頁46
二十四佃與林本源 頁47-49
廣興庄的八字圳 頁50-51
社子溪流域與三七圳 頁52-57
第三章、信仰的水圳:水利祭祀與風俗文化 頁58-60
伯公與農業水利關係 頁61-66
巡水人家的水頭伯公 頁66
水路與祭祀圈 頁67-69
三官大帝與謝平安 頁70-71
三七圳與八本簿 頁71-75
水圳與地方公廟 頁76-79
第四章、社會的水圳:社群關係與社會記憶 頁80-82
圍繞水的合作關係 頁83-85
分水、做水、巡水路 頁86-89
肥水不落外人田 頁90-95
開田作圳,人人有份 頁96-97
休憩與生活的公眾空間 頁98-101
圳溝肚介牛,兩邊有好吃 頁102-103
第五章、地方的水圳:水路流域與聚落人文 頁104-106
新屋楊梅:社子溪邊的濱海水圳 頁107-115
龍潭地區:老街溪上游的近山水圳 頁116-141
中壢平鎮:消失於都市的內陸水圳 頁142-153
第六章、當代水圳文化的反思 頁154-156
現代化都市化的衝擊 頁157-159
國家力量與政策的影響 頁159-164
水圳文化的再現 頁165-167
參考資料 頁168-169
後記 頁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