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檢索服務>詳目式

全文網際網路開放

圖書: 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九十三年度

  • 作者:世新大學(著)、梁世武(著)、胡愈寧(著)
  • 語文:中文
  • 出版地:臺北市
  • 出版者: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04
  • 頁數:600
  • ISBN:9570199172
    • 關鍵詞:客家、客家語、文化
    • 國家:臺灣

      摘要:

      為瞭解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每年定期針對客家民眾進行客語使用狀況調查,以做為施政規劃之參考。

      目錄:請點選以下目次顯示內容

      一、調查研究概述 頁1-2

      二、研究方法概述 頁3-8

      三、文獻分析 頁9-10

      四、調查內容 頁11-22

      五、客家族群語言使用概況 頁23-30

      六、客語使用習慣 頁31-40

      七、客語傳承狀況及阻礙傳承的原因 頁41-51

      八、客語教育概況 頁53-58

      九、客家文化活動參與概況 頁59-67

      十、客家族群認同概況 頁69-73

      十一、深度訪查研究分析 頁75-79

      十二、不同樣本類型調查結果比較 頁81-99

      十三、歷年調查結果比較 頁101-116

      十四、「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客語能力調查」分析結果 頁117-134

      十五、研究與建議 頁135-144

      附錄一 統計結果表 頁146-475

      附錄二 九十三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問卷 頁477-489

      附錄三 期初座談會會議紀錄及逐字稿 頁490-538

      附錄四 訪員手冊 頁539-547

      附錄五 深入訪談內容 頁548-614

      附錄六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及回覆 頁615-616

      附錄七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及回覆 頁617-619

      附錄八 期末報告修正本審查意見及回覆 頁620-622


      表目錄 
      表2-1 客語生活學校抽樣訪問調查學校表 頁5
      表4-1 93年度調查各縣市客家人口比例及追蹤樣本分配表 頁12
      表4-2 追蹤樣本追蹤結果 頁13
      表4-3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縣市分配 頁14
      表4-4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性別分配 頁15
      表4-5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年齡分配 頁15
      表4-6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教育程度分配 頁15
      表4-7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職業分配 頁16
      表4-8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婚姻狀況分配 頁16
      表4-9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配偶族群分配 頁16
      表4-10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家庭型態分配 頁17
      表4-11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父母族群分配 頁17

      表4-12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依客家人口密度分 頁17
      表4-13 十三歲以上的受訪者縣市都市化程度分 頁17
      表4-14 十三歲以下的受訪者縣市分配 頁18
      表4-15 十三歲以下的受訪者性別分配 頁18
      表4-16 十三歲以下的受訪者年齡分配 頁19
      表4-17 十三歲以下的受訪者依客家人口密度分 頁19
      表4-18 十三歲以下的受訪者縣市都市化程度分 頁19
      表4-19 客語生活學校學童受訪者性別分配 頁20
      表4-20 客家鄉鎮國小學童受訪者就讀年級分配 頁20
      表4-21 客家鄉鎮國小學童受訪者父母族群分配 頁20
      表5-1 客家民眾各種語言聽說能力狀況 頁23
      表5-2 客家民眾在各種場合或對象時語言使用狀況 頁27

      表7-1 族群認同度與客語能力之相關係數 頁49
      表7-2 參加全國性客家活動種類數與客語能力交叉表 頁50
      表7-3 民俗文化活動參與頻率與客語能力之相關係數 頁50
      表7-4 「我以做為客家人為榮」認同感影響參加活動意願 頁50
      表9-1 對客委會推廣客家語成效的滿意度 頁67
      表9-2 對客委會推廣客家文化承傳成效的滿意度 頁67
      表11-1 各縣市深度訪談人數 頁75
      表12-1 流失樣本縣市分佈 頁86
      表12-2 流失樣本性別分配 頁86
      表12-3 流失樣本年齡層分佈 頁87
      表12-4 流失樣本教育程度分佈 頁87
      表12-5 流失樣本職業別分佈 頁87
      表12-6 流失樣本婚姻狀況 頁88
      表12-7 流失樣本配偶族群分佈 頁88

      表12-8 流失樣本家庭型態 頁88
      表12-9 流失樣本父母族群分佈 頁88
      表13-1 不同樣本類型客語聽的能力比較 頁104
      表13-2 不同樣本類型客語說的能力比較 頁104
      表13-3 不同年齡層客語聽的能力年度比較 頁104
      表13-4 不同年齡層客語說的能力年度比較 頁105
      表13-5 十三歲以下孩童客語說聽能力年度變動趨勢 頁105
      表13-6 客語聽的能力與客家活動參加頻率的關係 頁106
      表13-7 客語說的能力與客家活動參加頻率的關係 頁106
      表13-8 年齡與客家活動參加頻率的關係 頁106
      表13-9 使用客語的場合及深度年度比較 頁110
      表13-10 各類客家文化民俗藝文活動的參與率 頁112
      表13-11 特定客家活動的知名度、親自參與率及滿意度 頁113

      表14-1 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客語說聽狀況 頁117
      表14-2 客語聽的能力 頁118
      表14-3 客語說的能力 頁119
      表14-4 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與各對象溝通語言使用狀況 頁120
      表14-5 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曾經聽到客家話的場合之比例 頁120
      表14-6 與祖父母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 頁121
      表14-7 與父親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 頁122
      表14-8 與母親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 頁123
      表14-9 與兄弟姊妹間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 頁124
      表14-10 與同學間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 頁125
      表14-11 喜歡上客語課的程度 頁126
      表14-12 老師與學童下課時溝通的語言 頁127
      表14-13 喜歡上客語課的程度與客語能力之相關係數 頁128
      表14-14 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喜歡上客語課的方式之比例 頁128
      表14-15 客語傳媒對客語能力幫助程度與學童客語能力之相關係數 頁130
      表14-16 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常看的電視節目之比例 頁130

      圖目錄 
      圖2-1 研究流程圖 頁3
      圖2-2 問卷設計及修改流程圖 頁4
      圖2-3 調查執行流程圖 頁6
      圖2-4 問卷架構圖 頁8
      圖4-1 客家身份以自我認定 頁21
      圖6-1 客家民眾在各種場合或對象時使用客語的比重 頁33
      圖7-1 對子女學習客語的期望 頁41
      圖7-2 計畫讓子女學習客語的狀況 頁42
      圖7-3 期望子女學習客語的方式 頁43
      圖7-4 教導子女學習客語的意願 頁44
      圖7-5 不親自教導子女客語的原因 頁45
      圖7-6 未使用客語與父親交談的原因 頁47
      圖7-7 未使用客語與母親交談的原因 頁47
      圖7-8 未使用客語與子女交談的原因 頁48
      圖8-1 客語學習意願 頁53
      圖8-2 客語課程參與狀況 頁54
      圖8-3 未來參加客語課程的意願 頁55
      圖8-4 期望自己學習客語的方式 頁56
      圖8-5 期望自己學習客語的媒介 頁57
      圖8-6 客家民眾對客語教育推廣認知狀況 頁58

      圖9-1 客家文化民俗藝文活動之需要度 頁63
      圖9-2 客家民間社團參與率 頁64
      圖9-3 大型客家活動的認知度與參與率 頁65
      圖10-1 在初認識的朋友面前表明自己為客家人的主動性 頁69
      圖10-2 朋友(或同事、同學)知道自己是「客家人」比重 頁70
      圖10-3 子女對客家身份的認同 頁70
      圖10-4 對子女與客家人結婚的期盼程度 頁71
      圖10-5 「客家文化會影響我的生活方式」的認同度 頁71
      圖10-6 「客家文化豐富我們的多元文化」的認同度 頁72
      圖10-7 「我以做為客家人為榮」的認同度 頁73
      圖10-8 「我以說客家話為榮」的認同度 頁73
      圖12-2 追蹤樣本客語說的能力─追蹤樣本 頁81
      圖12-3 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說客語的頻率改變狀況─追蹤樣本 頁81
      圖12-3 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說客語的頻率改變狀況─追蹤樣本 頁82

      圖12-4 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聽客語的頻率改變狀況─追蹤樣本 頁82
      圖12-5 「客家文化會影響我的生活方式」的認同度─追蹤樣本 頁83
      圖12-6 「客家文化豐富了臺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的認同度─追蹤樣本 頁83
      圖12-7 「以作為客家人為榮」的認同度─追蹤樣本 頁84
      圖12-8 「以說客家話為榮」的認同度─追蹤樣本 頁84
      圖12-9 表明客家身份的主動性年度比較─追蹤樣本 頁85
      圖12-10 朋友(或同事、同學)知道自己為「客家人」的比例年度比較─追蹤樣本 頁85
      圖12-11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客語聽的能力之比較 頁89
      圖12-12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客語說的能力之比較 頁89
      圖12-13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說客語的頻率改變狀況 頁90

      圖12-14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聽客語的頻率改變狀況 頁90
      圖12-15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客家文化會影響我的生活方式」的認同度 頁91
      圖12-16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客家文化豐富了臺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的認同度 頁91
      圖12-17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以作為客家人為榮」的認同度 頁92
      圖12-18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以說客家話為榮」的認同度 頁92
      圖12-19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表明客家身份的主動性年度比較 頁93
      圖12-20 92年追蹤樣本及流失樣本朋友知道自己為「客家人」的比例年度比較 頁93
      圖12-21 93年追蹤樣本及非追蹤樣本客語聽的能力之比較 頁94
      圖12-22 93年追蹤樣本及非追蹤樣本客語說的能力之比較 頁94

      圖12-23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說客語的頻率改變狀況 頁95
      圖12-24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聽客語的頻率改變狀況 頁95
      圖12-25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說客語的能力改變狀況 頁96
      圖12-26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與去年比較日常生活中聽客語的能力改變狀況 頁96
      圖12-27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客家文化會影響我的生活方式」的認同度 頁97
      圖12-28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客家文化豐富臺灣社會多元文化」認同度 頁97
      圖12-29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以作為客家人為榮」的認同度 頁98
      圖12-30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以說客家話為榮」的認同度 頁98
      圖12-31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表明客家身份的主動性年度比較 頁99

      圖12-32 93年追蹤及非追蹤樣本朋友(或同事、同學)知道自己為「客家人」的比例年度比較 頁99
      圖13-1 各年齡層客語聽的能力 頁102
      圖13-2 各年齡層客語說的能力 頁102
      圖13-3 整體客語說聽能力變化趨勢Ⅰ(依91年公式計算)  頁103
      圖13-4 整體客語說聽能力變化趨勢Ⅱ(依92年加權及計算方式)  頁103
      圖13-5 與去年相較聽客語的頻率變化 頁108
      圖13-6 與去年相較說客語的頻率變化 頁108
      圖13-7 最主要使用的客語腔調年度比較 頁109
      圖13-8 能與人溝通的客語腔調年度比較 頁109
      圖13-9 子女間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年度比較 頁111
      圖13-10 與父母交談主要使用的語言年度比較 頁111

      圖13-11 客家文化對個人生活影響的認同度 頁114
      圖13-12 客家文化豐富臺灣社會多元文化的認同度 頁114
      圖13-13 表明客家身份的主動性年度比較 頁115
      圖13-14 朋友(或同事、同學)知道自己為「客家人」的比例年度比較 頁115
      圖13-15 「以作為客家人為榮」的認同度年度比較 頁116
      圖13-16 「以說客家話為榮」的認同度年度比較 頁116